本报见习记者 郭冀川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正在进入智能医疗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融入医疗与健康的各个环节。医院目前所应用的医疗设备,逐步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改造,医疗数据也从散乱的节点,通过大数据整理、分析,逐渐汇总成有利于医疗研究的人工智能样本。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ai技术也得到政策和产业支持,工信部此前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号召尽快利用ai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充分挖掘ai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
由于检测试剂数量多,核酸检测机构曾面临算力瓶颈,各大云计算厂商纷纷为生物医药企业免费开放了ai算力,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就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一小时缩至半小时。
在公共场所,ai测温仪迅速取代人工测温,被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广泛应用。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台三脚架、一台摄像机、一台笔记本拼起的简易装置,却承载了ai测温系统“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测温筛查手段,ai测温仪识别效率更高。
源生康泰ceo余乐对记者表示,在此次疫情中公司研发了新冠检测试剂盒,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病原检测云计算平台,从样本采集到完成数据分析全流程,用时不到半个小时。“传统的检测设备,需要将样本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时间也比较长,我们通过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检测全部上云,通过分析病原微生物的基因信息和耐药信息,帮助医生快速确定病人的微生物感染,辅助其精准高效用药,并展示解读报告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索呼吸健康诊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点,余乐还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呼吸重症基因大数据应用工程中心。余乐表示,人工智能运用在医疗工作中,能够缓解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提高医生诊疗效率,目前医疗环节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场景还比较少,缺乏有效样本,导致很多医疗数据无法发挥作用。
余乐说:“我们公司所在的生物诊断领域,已经有前沿公司通过ai诊断癌症,准确率甚至比医生还要高。在提升企业诊断水平和应用领域的同时,我们认为一定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契机,因为未来人工智能辅助医学诊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延伸,其市场价值肯定比我们当前所处的行业更广阔。”
爱分析研究员姜凯燕对记者表示,相比其他医疗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ai医学影像赛道已进入商业化攻坚阶段,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医疗大数据领域大放光彩。
姜凯燕说:“长久以来,我国各类医学影像检查严重受制于诊断资源不足,因此给ai医学影像发展提供了服务蓝海,尤其是基层市场,ai医学影像一是作为医疗器械销售给医院,二是进行医疗服务费分成,下沉基层医疗市场的同时,探索了商业化落地的模式。”
ai医学影像的商业化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到更多医疗资源紧缺的行业。姜凯燕认为,向治疗领域的纵向延伸,是人工智能的一大趋势,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还有相当长的研究路径要走,只有从医学辅助进入影响治疗决策的阶段,才能说明“ai+医疗”真正走向成熟。
(编辑 李波 乔川川)
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