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利润微薄,而且淡旺季相差明显,工人工资普遍不高,加上当地用工荒,工人很难请。
小工厂的“三难”
01 用工难
服装加工利润微薄,而且淡旺季相差明显,工人工资普遍不高,加上当地用工荒,工人很难请。目前工厂中大多是计件工人,其中熟练工约占70%,普通工占30%。但有的工序必须由熟练工操作,普通工需要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但现在即便是普通工也很难招到。很显然的就降低了工作效率,等等一些因素。
02 管理难
由于当地做服装加工的工厂不多,熟练工人少,像上一条发生的工厂也很多,自然周边其他行业的工厂都在到处招工,工人不愁没工打,导致企业主不敢随便炒掉厂里的熟练工。久而久之,这些工人都认为自己是厂里的骨干,不太服从管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03 销售难
资金周转慢,欠账多。原材料都需要现款购买,但产品卖出去要1-3个月才能收到回款,有的老客户还要压几批货的款,所以资金经常很紧张,贷款当然少不了。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范围窄,产品偏低档,价格低廉,进不了高档市场。
小工厂如何“蜕变”
01 订单均衡化
工厂基本上是以销定产,而获得订单的能力就在销售冠军自己身上。一年能够接到多少订单基本上是可以预判到的,那么工厂主应该对自己的订单做一下分析,尽量做到订单均衡化。
忙的时候少接点,淡的时候多接点,根据这样的情况设定工厂的岗位,让工人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可以极快地培训出一批熟练工人,做到优胜劣汰。随着效率的提高,你的成本就会降低。
一句话,必须让工厂的工人有活干。有干不完的活,他们自然就会稳定,效率就会持续提高。
02 将产品做到极致
企业老板一定要注重产品,亲自主持开发一款主打的产品,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和别人不一样。
国内太多企业的太多产品基本上就是工业级的,就是能用的水平,但是这种产品的市场从趋势上看是越来越小了。但是国外的产品,那是艺术级的,关键是以后的趋势就是这样。
从工业级到艺术级太难了。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哪怕是增加一个满意的包装,都不知道要额外增加多少成本。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台阶必须迈上去。
03 尽快解决短板
招工难,首先要看工资能发多少。要是一般工厂工资够花,相信很少有人会去富士康;工资靠的还是销路,销路好了自然能发出工资。用工难,这不一定是真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海底捞的员工幸福感很高,除了工资和住宿条件,更多的还是要相互关怀。
销售难,在销路和资金流上。案例没有说工厂是如何经营和销售的,相信销路可能比较单一,或者说,商业模式上没有增长点。服装怎么卖除了产品质量要靠谱,在设计上也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意思是好产品是用户说的,不是自己琢磨的。资金层面,可以考虑现有的一些小资金量的金融模式。
对于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企业的老板来说,虽说自身素质决定了发展前景,但不一定高学历就是高素质,更多的还是靠眼界和愿景。最好别有企业家心态,稍微降低点,做一个手工艺人就好了。
04 注重开源节流
公司要良性发展,要赚钱,就要开源节流。
想过让行业中存在的淡旺季,在你这边今后都是平稳的,或者都是旺季吗比如,跳出行业中常规的销售渠道,除了与服装店、批发商合作,还可以试试与企业合作,比如定制企业的员工制服等。
企业主可以结合公司运营情况,看看能否拓展原来单一的产品和销售。如果还是跟大部分同行一样继续走低端路线,走常规销售路线,公司再煎熬几年也是今天的模样,关门倒闭是时间问题。可以多了解、多结合整个行业趋势,尝试一些新的营销思路。
节流方面也要深思,每年每月的各种费用中,采购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资金借贷成本等方面,哪些是可以削减的,哪些是可以完全取消的,削减后可以省下多少钱
结语
其实归根结底,一个企业或者工厂等等,老板从头到尾都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生产效率,赚钱方式,进货来源等等所有问题,都可以反映出老板个人修养素质,以及最重要的个人发展臆想。